ag旗舰厅官方网站的公告
时间:2023.07.03 来源:海岸带中心 字号

报告时间:2023710日(周一)上午930

腾讯会议: 709-710-900

报告题目: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中欧双碳合作前景(china's response to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prospect of china-europe cooperation

  人:连晨超,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候选人,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新学院、斯坦福大学海外学习项目课程讲师


个人简介:

连晨超,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系博士候选人,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新学院、斯坦福大学海外学习项目课程讲师。本科获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国际政治)与哲学双学士学位,硕士获得北京大学法学(国际关系)硕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硕士。2018年开始于牛津大学攻读国际关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兴趣涵盖中国外交、全球治理、中欧关系、国际关系与对外政策分析理论。

2015年入选国家海洋局、教育部海洋人才港工程,代表性学术论文发表于the pacific review(ssci一区,第一兼通讯作者)、third world quarterly(ssci一区,第一兼通讯作者)、《欧洲研究》、《国际观察》、《当代中国史研究》、《海洋开发与管理》、《南海学刊》、《中国软科学》等期刊。研究发表内容包括中国外交、气候变化、欧洲一体化、中欧关系、海洋政策等议题。

报告简介:

        2014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宣言与行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学术界对此提出了多种解释,这些解释许多提供了深刻洞见。但是,现有解释多是从不同方面进行零散的分析,学界目前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理论框架来分析我国政府的主要考量。

        如何从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统一视角来理解中国的决心?党中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实现“双碳”目标,能够进一步提升国内的制度与道路自信,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领导力。因此,实现“双碳”对于国内与国际合法性的巩固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此焦点,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以解释我国政府的积极行动,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国内与国际合法性的关系。

   研究发现,许多现有研究低估了我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从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层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与国际领导力是理解中国国内政策和国际承诺的关键因素。当国内政策与国际政策目标一致时,我国采取的相关政策会有力提高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力度。

        在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全面深入的合作空间。中欧在气候变化上有着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并且分歧相对较少。气候变化议题已经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双方在此领域深化合作有利于减缓全球变暖,应对气候变化有潜力成为中国对外合作中的代表性合作议题。

 

主持人:刘大海 正高级工程师 海洋一所海岸带中心主任

欢迎各位老师、同学参与交流。


网站地图